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3的文章

我的環境藝術之路啟蒙者:黃馨鈺

  我想每位創作者或多或少都有受到歷代大師或身邊前輩或朋友們的啟蒙,今天我想談談對自己而言印象最深刻的啟蒙者: 黃馨鈺 學姐。 原來藝術不是只有一種樣貌 我記得初次見到她的作品,是在我大學的課堂講座,當時她正分享在 美國佛蒙特駐村 的作品,為鳥兒們編織牠們的巢,這個作品讓我非常的“震撼”, 震撼的原因是,當時學習水墨藝術的我,一直都認為要在紙本方寸之間爭高下,要追求畫面的精緻與美感;而我小時候的畫畫老師也一直鼓勵我們去模仿學生美展得獎的作品,我的藝術養成之路其實是非常傳統且刻板的, 所以當我意識到做一個鳥巢也能是藝術作品的時候,它真是打破了我固化的思維框架,我看到的不只是鳥巢而已,而是創作者對環境生物的關愛,這就是作品的精髓,而不是技法的本身,這件事讓我深深的記在心裡, 與藝術家的近距離見習 而後,因為友人的關係,我和學姐有了更直接的接觸,看著當時在台上分享的藝術家,在真實生活中也成為了朋友,真的是倍感榮幸,後來也參與了學姐2011年在成龍溼地的作品 《巢夢想前進》 ,看見其將鳥巢的概念具象化,成為了巨型的裝置作品,著實令人驚豔, 和創作期間的藝術家、策展人、居民們有了小小的交流,算是有了在藝術家身邊見習的機會, 當時自己還未發展出 垢圖 ,也還未立志成為藝術家,但是在我當時的日記本裡我是寫下這樣心願的:「要成為像學姐這樣厲害的藝術家!」 原來當時的自己就已經接觸到了所謂的環境藝術,這個經驗更是深入內心,我初探了“駐村”的模樣,也大概知道“駐村藝術家”要做哪些事,在31歲那年決心要做藝術家之後,默默的朝這個路徑走去, 請將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影響力是超越時空的 很巧的是,今年度我受景澤創意的邀請,將在 新北溪濕藝術季 地提出作品,我不禁回想起10多年前的這段經驗,只不過這個濕地的作品邀請,也讓我反思到,「我心中理想的環境藝術作品應該是怎樣的樣貌?」,「我能提出怎樣不同的觀點呢?」這個歷程將在下一篇文章和大家做分享, 今天的重點是,想好好感謝馨鈺學姐,因為當時她的發光,而引領了我走出了僵化的思維,我想很多人即使讀到大學,受過多高等的教育,也難以在真實世界碰到一位能啟蒙自己貴人, 現在,學姐也在自己的專業領域: 鳥烏小作 空間,用她美好的生活能量影響更多的人,而我也持續學習著她將創作能量發揮在各個領域的跨界精神! (文:葉佩如,圖片出處:鳥屋小作FB、我們的島網路文章)